(圖片分享自網路)

根據統計,白內障是全球導致失明的眼疾之冠,其中低收入國家與高收入國家的致盲比例為1:32,然而隨著科技發展,各式3C產品使用普及,這些高度發展的國家因人口老化、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增加,讓白內障患者人數持續攀升且年齡層逐漸下降。以台灣而言,近幾年55歲以下年輕型白內障手術人數大幅增加,其中多數為高度近視的病人,甚至出現了年紀僅30出頭的案例。這項全球致盲主兇,現代人該如何預防與治療,保護好自己的靈魂之窗呢?

 

什麼是白內障?會有那些症狀?

如同大家所知,眼球中水晶體的作用在於將光線聚焦於視網膜上,形成清楚的影像。原來,水晶體呈現清澈透明,若出現混濁狀況,將阻擋部份或全部的光線透過,因此造成視覺模糊,即為所謂的白內障。白內障有許多類型,而大部份是因為其化學成份的改變而出現混濁,其可歸咎為年齡增長而老化或是遺傳性的因素。早期的症狀為視力模糊、色調改變、怕光、眼前黑點、晶體性近視等,到了晚期視力退化日漸嚴重,從模糊到最後僅剩下微弱的光覺視力。

 

白內障有哪些類型?

白內障的種類眾多,成因也因其而異,常見的分類介紹如下:

1.先天性白內障:在出生時即已發生水晶體混濁,可能為遺傳性、染色體變異、胎內感染等所引起,嬰兒瞳孔內可見白色或灰色的混濁點,視力發展差。

2.老年性白內障:為最常見的一種白內障,主要為長期紫外線的傷害及組織的老化,導致水晶體變硬而混濁所致,約發生在四、五十歲左右。

3.外傷性白內障:眼睛受傷也可造成白內障,如車禍、鈍器傷害、尖銳物品的刺傷或穿透性眼內藥物所引起。

4.併發性白內障: 因其他眼疾如虹彩炎、青光眼、網膜色素病變等引起的白內障。

5.藥物性白內障:因長期使用類含類固醇等藥物所引起之白內障,不論是外用藥、眼藥、吸入劑、鼻噴劑或口服都有可能導致,長有長期使用習慣的患者須特別注意。

6.代謝性白內障:晶狀體代謝有關,如糖尿病、甲狀腺疾病等引起之白內障。

 

白內障雖然可怕,引發的原因也種類繁多,但是現在科技越發進步,只要早期發現並盡快就醫,都是可以治癒的,因此若出現類似症狀也不必太過恐慌,只要平時生活上多注意飲食與作息,並遵循醫師指示用藥與保健,遠離白內障也能很簡單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HER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